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野甘草与甘草的区别以及功效

2018-11-6 13:51:00      点击:
野甘草也叫假甘草,顾名思义,它有别于中药常见的甘草。甘草是豆科、甘草属的植物,入药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有详细叙述。而野甘草属于玄参科、野甘草属,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约有20种。到了19世纪,有一个种类先入侵到中国沿海,继而进入内陆地区。现今,它已遍布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国内则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野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几乎是全年。它生长在山坡和路旁,占领着荒地,入侵着农田,窥视着草坪,还惦记着海岸沙地。它在校道方砖的夹缝中生存,每次被当作杂草清除之后,它很快就会归来,回报以丝丝绿意。




一次不经意的邂逅,我好奇地观察这种顽强的植物:一簇簇不起眼的小草纷纷结出花苞,开出白色的小花,颜色就像淡淡的水墨画,给人一种素雅之感。花朵实在袖珍,肉眼很难发现它的花药和柱头。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喉部,即花冠中间、子房以外的地方,长出许多白色的毛丝。起初我以为这些白毛就是雄蕊,而中间的淡黄部分为雌蕊,毕竟生物书上解释花朵的构造,可没有提到什么白毛。


野甘草与甘草的区别以及功效


后来借助相机的放大功能,我才发现野甘草的小花竟然如此精致!它的雄蕊其实只有4枚,均匀地分布在子房的四边,箭形的花药起初为白色,当花粉散落之后,则变为淡黄色。而雌蕊在受精后,粉绿色的柱头也开始变成淡黄色。这才有了“淡黄为雌蕊,白毛为雄蕊”的误解。




雄蕊完成使命之后,连同花瓣整体落下,看上去就是一朵没心的花;而花柱依然留存,甚至直到蒴果长大,这种现象被叫作“花柱宿存”。要是遇到风吹柳叶、雨打芭蕉的时节,地上就会看到许多空心的小白花。花谢之后,原本下翻的绿色花萼再次向上合拢,把子房包裹起来,而长长的花柱向上伸出,枯萎后变成紫红色。等到子房逐渐长大,变成蒴果球形的时候,它看上去和未开的花苞没啥两样。眼睛所能看到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头顶还带着一根枯萎的花柱,就像是插入椰果的一根吸管。




当然,除了外表相似,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如果用指甲将花苞打开,里面如同披了几层柔软的毯子,那是未长成的花瓣,颜色为嫩绿色。而同样地把蒴果外层的萼片打开,里面就是一个坚硬的蒴果,嫩绿色,两个半球中间有一道小沟渠,这就是未来种子散播出去的裂口了。蒴果直径长到2~3毫米,等到成熟后开裂,散出极小的粉状种子。




在我国南方,天气湿热,人们容易燥热、上火,而野甘草性凉、味甘,传统中医把它当作凉茶性饮料,用以治疗上火引起的症状,可以止咳、化痰、杀菌、止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不过,真正用野甘草来“治百病”的,是国外的民族。在亚马孙河流域,野甘草被用来治疗支气管炎和月经不调,有时也被当作堕胎药。在美洲其他地区和印度,野甘草也被用来治疗皮肤疾病和蚊虫叮咬。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茂密的丛林中,一个亚马逊人被蜜蜂蛰了、被蝎子刺到,或者被蛇咬伤,他将野甘草的茎叶捣烂,然后敷在伤处。也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妇女偏头痛、经期疼痛,或者生孩子疼痛的时候,她的家人为她端来一杯热腾腾的野甘草茶。爱美的少女想要皮肤变得柔软光滑,她用野甘草的汁液当作爽肤水。如果一个孩子发烧了,父母就用野甘草烧了热水,让孩子泡澡退热。




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野甘草的功效有时被神化了。但是我宁可相信,若是有现代的医疗设备,人们会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治疗蜂毒、蝎毒和蛇毒,用疗效更快、更好的药物帮助妇女减缓疼痛,给发热的孩子退烧。而且,所谓“是药三分毒”,野甘草对子宫有刺激作用,因此对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是大忌。另外,因为这种草药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一般不建议低血糖的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