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化主导型的城镇化模式
2018-7-26 10:00:14 点击:
2000年之后,美国在饱受“大城市病”和“小城镇无序蔓延”的困惑之后,城镇化开始回归理性,逐渐走上“精细化、生态化、主题化”的新发展道路。美国政府机构、规划专家及城镇居民开始意识到低密度空间布局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开始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
2014年7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藩篱将被打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以“三个1亿人”为抓手的新型城镇化,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为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由于中国此前的城镇化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因此,若要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核心突破点在于挤干这些水分。
第1个“1亿人”的典型特点就是“两栖人”,他们是一群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特殊人群,平日在城市打工,农忙时回农村种地。如何合理解决这群既不像城市人、也不像农村人的“两栖人”,是城镇化“去伪存真”的关键。第2个“1亿人”是“伪城镇人”,他们身居城市却未能享受到平等的城市生活待遇。基于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的大背景,要通过生活品质的提升,实现这群人的完全城镇化。第3个“1亿人”是“新农村社区人”,这群人主要通过产业引导,实现就地城镇化,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首批城镇化人群。
通过本届领导班子近期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导向会更加明确。下面结合美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客观评价与得失分析,为中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美国城镇化是一个跳跃性与渐进性并存的过程:1860年,城镇化率为20%;1940年,城镇化率达到51%;1980年,城镇化率为74%;2012年,城镇化率超过83%。回顾美国150多年的城镇化历程,不难发现,工业化和市场化是推动美国城镇化最大的核心动力。在此基础上,美国自东向西逐渐形成由大都市、中小城市和小型城镇组成的三大梯度城市群。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值得我国学习的城镇化经验,也有值得我国反思的“过度市场化”下的城镇化教训。
- 上一篇:他山之石:国外都市圈是如何建起来的 2018/7/26
- 下一篇:新西兰中国盆景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在奥克兰举行 201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