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8-8-21 15:01:06      点击:
我国森林旅游快速发展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批建森林公园3505个,其中国家级881处,年旅游收入1100.7亿元,约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25%以上。但是,受多因素影响,森林公园发展走了不少弯路。到目前为止,不少仍处在误区之中,甚至还有继续之趋势。本文旨在检讨问题,聚焦未来,以期促进森林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1、过分强调突出公园特色。在很多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评审会上,“突出特色”几乎成了专家们的一致要求。实际上,就某一气候区域或地理单元来讲,森林景观资源的同质化是先天性的、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规划设计中过分强调“突出景区特色”,无异于扭曲其思想主旨、有意放大“人为”空间、背离原汁原味的原则。九寨沟的水体景观,云台山的岩溶峡谷景观,张家界的峰林景观等,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固有的。


2、效益第一而非保护第一。生态旅游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最初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是“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性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而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大量置入土方工程和娱乐项目,诸如修筑水坝、人造瀑布、雕塑、石刻、野生动物观赏、马术俱乐部、CS实战、过山车、滑道、滑索、射击等。将经济效益最大化放在了首位。


3、建筑设施城市化倾向明显。由于对生态旅游的本质认识不清,片面地追求“洋气”、排场,在森林公园内规划大型主题广场、过度恢复寺庙等宗教建筑、改造扩大原有聚落规模等,往往使原来非常自然的文化机理遭到了破坏,导致人工构筑物规模过大;钟爱现代建筑甚至后现代建筑、异域风格,城市化倾向严重,将旅游区俨然建设成了现代化的小城镇,大大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建筑与环境极不协调,失去了山野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和乡土文化之美。


4、景观资源与市场规划错配。不同森林公园有着不同类别、等级和特色的风景资源,并由此决定着其市场影响力。在地理区位、交通条件、游客文化偏好、价值取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形成潜在的客源市场和消费群体。市场规模、客源地规划应与之相适应。但是在森林公园规划中,往往过分夸大市场预期、虚抬市场规模,动辄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湾经济圈市场等等,听起来宏观壮丽,但使规划失去了科学性和严肃性。


5、功能属性不清区划不合理。大自然的生命体系中,越是高级的系统其功能分化越显著。同样,森林公园规划中,大凡优质资源、等级较高的景区就越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形成清晰可界的功能分区。反过来,对一些资源品质一般、规模较小的低等级的森林公园,其功能分区可缩减甚至融合兼并。现实中经常出现功能区定位不准、分工不清等问题,游览区有住宿、餐饮,接待服务区有游览活动,造成系统功能交叉,位置错乱,游线混乱。明明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也不错,但区划简单、功能区兼并得很厉害。反倒过来的情况也常存在。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不合适的。


6、公园范围区划趋合行政界线。森林公园范围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景观资源分布、主要植被类型、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村民聚落基本布局与社区行政区划等。但是,森林公园规划实践中,受土地权属的影响,多以林场边界、乡界、县界等为基础,按照自然地形确定,往往使生态系统割裂,动物栖息地片段化、孤岛化,与森林公园应有的保护目标大相径庭,也为后续经营管理埋下了诸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