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景观意境的创造——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
2016-11-18 15:18:43 点击:
1、意境的定义
周谷城先生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
意境是“境生象外”,虚实相生,“可以意会,不能言宣(言不尽意)”。园林学家孙晓翔先生也认为“意境,也就是理想美的境界。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美学理论家杨辛、甘霖则认为,“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想)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总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园林的意境与诗、画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但在美学上又有共同之处——“境生象外”,情景交融。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一片有限的水面,而是要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同时,中国园林景观意境又和文学绘画有着密切联系,追求诗情画意,所以文学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2、园林意境之类型
园林意境因景观、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笔者认为,概括起来可以从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及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划分.
2.1从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可分为3类
1)静境。以静态景观为主,表达出大自然安谧、幽静的艺术境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即是静境的典型。又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云栖竹径”,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等皆属此类型。
2)动境。以动态景观为主,着力表现自然物生机勃发之动态美。动境由于构景要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声动、水动、色动和风动水动引来树动花动等。如声动:“两个黄鹂鸣翠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水动:“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宋苏拭);色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风动水动引得树动花动:柳浪闻驾、万堑松风。
在景观欣赏中,往往上述情景会同时发生或出现。
3)以动衬静境。这是园林构景常用手法之一,以环境之动态的对比反村其幽脖,强化环境的气氛,如“蝉噪林愈馋,鸟鸣山更幽”之艺术效果。
2.2从景现的表现方式可分为4类
1)香境。以植物体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意境。苏州拙政园有“远香堂”,源拍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而“雪香云蔚”则以欣赏梅花盛开如堆雪积云,幽香袭人为主。笔者认为,香浓烈者为动境,所谓花香袭人;香淡雅者为静境,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非静境难以赏析。
2)色境。以园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构图表达特定的意境。如长沙岳麓山爱晚亭周围遍植枫树,形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的艺术境界。色彩的布局有艳丽与素淡之分。一般来说,色艳者为动境,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大片种植的樱花、碧桃、枫树等均能传达出欢快、热烈的动境,色素者为静境,如“断桥残雪”、“梨花伴月”等景,游人置身其中,倍感环境之恬静、清幽。
3)声境。以园林环境中不同声响所传达的意境。“竹径无人风自响”(唐·王维)道出竹径之幽深,“松子声声打石床”(唐·李商隐)则勾勒出秋冬松林之景涩,“南屏晚钟”表现出日落西山时山色之空明。声境中,诸如激流飞瀑、惊涛拍岸等喧闹之声为动境,而滴泉、涓涓细流、雨打蕉叶等声平者则多为以动衬静境。
4)朦境。以星月云雾等气象景观为主而形成的膘胧美之意境。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嘉兴南湖“烟雨楼”、承德避暑山庄“四面云山”等皆属此类。
从以上两种分类不难看出:意境的产生,是虚与实、情与景的结合,不但要有实景,还要有能使人产生联想的声、色、光和影等景外之景;意境的欣赏是物我的交融,即审美主体与客体交流的过程。
3、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
园林意境的创造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其主要创作手法有借景、对比、比拟联想等。
3.1借景
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变化,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首先,境随时变。故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同时夕阳西下,有春山晚照、雨过晚照、残要晚照、疏林晚照、平川晚照、远山映照之区别,其景象、意境各有不同。其次,境随地变。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平湖秋月、石湖串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洪椿晓雨、榜岭春霖、花桥姻雨、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气象景观还因其风云变幻而显扑朔迷离。黄山云海、庐山云雾、巫峡云雨,同是云之朦境,各有千秋。承德避暑山庄有“水流云在”、“云帆月肪”等著名景点,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除了气象景观外,园林中还可远借山峦,近借湖池、植物,乃至都市、郊野及驾歌燕舞等。
3.2对比
通过景观要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意境。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法。开合的对比方能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朱熹)的境界,明暗的对比更衬出环境之幽静。在空间程序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来处理。
3.3比拟联想
意境的欣赏是物我交流的过程,因此景观的构设要饭到能使人见景生倩.因情联想,进而从有限中见无限,形成景观意境的艺术升华。其主要方法有5种。
1)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即模拟自然山水,以精炼浓缩的方法,综合组织空间,使游者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千里”(清·石涛)的感受与联想,从而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的效果。
2)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和色彩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树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寓意虚心有节的品质,梅花傲雪怒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和平等。这种象征手法与民族习惯、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3)运用文物古迹产生联想。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发人深思,游赤壁会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多人物和故事;游南京雨花台会联想起许多可歌可泣之往事;游杜甫草堂会联想起杜甫的千古诗篇。
4)运用景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景名和题咏,含意深、意境高,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笔者在一校园环境设计中因地制宜,巧妙地依一角隅置“面壁亭”,不禁令人想起周恩来总理“面坚十年图破壁”的雄心壮志与革命气魄,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5)运用雕塑、碑刻、壁面等手段,与历史、人物、传说、动植物形象等相联系,使人产生联想。总之,园林景观意境的创造要通过对各种园林构景要素的艺术加工来激发游赏者美的感情、意愿和理想,与园林设计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达到“境生象外”、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周谷城先生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
意境是“境生象外”,虚实相生,“可以意会,不能言宣(言不尽意)”。园林学家孙晓翔先生也认为“意境,也就是理想美的境界。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美学理论家杨辛、甘霖则认为,“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想)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总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园林的意境与诗、画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但在美学上又有共同之处——“境生象外”,情景交融。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一片有限的水面,而是要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同时,中国园林景观意境又和文学绘画有着密切联系,追求诗情画意,所以文学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2、园林意境之类型
园林意境因景观、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笔者认为,概括起来可以从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及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划分.
2.1从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可分为3类
1)静境。以静态景观为主,表达出大自然安谧、幽静的艺术境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即是静境的典型。又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云栖竹径”,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等皆属此类型。
2)动境。以动态景观为主,着力表现自然物生机勃发之动态美。动境由于构景要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声动、水动、色动和风动水动引来树动花动等。如声动:“两个黄鹂鸣翠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水动:“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宋苏拭);色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风动水动引得树动花动:柳浪闻驾、万堑松风。
在景观欣赏中,往往上述情景会同时发生或出现。
3)以动衬静境。这是园林构景常用手法之一,以环境之动态的对比反村其幽脖,强化环境的气氛,如“蝉噪林愈馋,鸟鸣山更幽”之艺术效果。
2.2从景现的表现方式可分为4类
1)香境。以植物体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意境。苏州拙政园有“远香堂”,源拍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而“雪香云蔚”则以欣赏梅花盛开如堆雪积云,幽香袭人为主。笔者认为,香浓烈者为动境,所谓花香袭人;香淡雅者为静境,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非静境难以赏析。
2)色境。以园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构图表达特定的意境。如长沙岳麓山爱晚亭周围遍植枫树,形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的艺术境界。色彩的布局有艳丽与素淡之分。一般来说,色艳者为动境,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大片种植的樱花、碧桃、枫树等均能传达出欢快、热烈的动境,色素者为静境,如“断桥残雪”、“梨花伴月”等景,游人置身其中,倍感环境之恬静、清幽。
3)声境。以园林环境中不同声响所传达的意境。“竹径无人风自响”(唐·王维)道出竹径之幽深,“松子声声打石床”(唐·李商隐)则勾勒出秋冬松林之景涩,“南屏晚钟”表现出日落西山时山色之空明。声境中,诸如激流飞瀑、惊涛拍岸等喧闹之声为动境,而滴泉、涓涓细流、雨打蕉叶等声平者则多为以动衬静境。
4)朦境。以星月云雾等气象景观为主而形成的膘胧美之意境。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嘉兴南湖“烟雨楼”、承德避暑山庄“四面云山”等皆属此类。
从以上两种分类不难看出:意境的产生,是虚与实、情与景的结合,不但要有实景,还要有能使人产生联想的声、色、光和影等景外之景;意境的欣赏是物我的交融,即审美主体与客体交流的过程。
3、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
园林意境的创造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其主要创作手法有借景、对比、比拟联想等。
3.1借景
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变化,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首先,境随时变。故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同时夕阳西下,有春山晚照、雨过晚照、残要晚照、疏林晚照、平川晚照、远山映照之区别,其景象、意境各有不同。其次,境随地变。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平湖秋月、石湖串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洪椿晓雨、榜岭春霖、花桥姻雨、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气象景观还因其风云变幻而显扑朔迷离。黄山云海、庐山云雾、巫峡云雨,同是云之朦境,各有千秋。承德避暑山庄有“水流云在”、“云帆月肪”等著名景点,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除了气象景观外,园林中还可远借山峦,近借湖池、植物,乃至都市、郊野及驾歌燕舞等。
3.2对比
通过景观要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意境。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法。开合的对比方能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朱熹)的境界,明暗的对比更衬出环境之幽静。在空间程序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来处理。
3.3比拟联想
意境的欣赏是物我交流的过程,因此景观的构设要饭到能使人见景生倩.因情联想,进而从有限中见无限,形成景观意境的艺术升华。其主要方法有5种。
1)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即模拟自然山水,以精炼浓缩的方法,综合组织空间,使游者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千里”(清·石涛)的感受与联想,从而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的效果。
2)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和色彩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树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寓意虚心有节的品质,梅花傲雪怒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和平等。这种象征手法与民族习惯、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3)运用文物古迹产生联想。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发人深思,游赤壁会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多人物和故事;游南京雨花台会联想起许多可歌可泣之往事;游杜甫草堂会联想起杜甫的千古诗篇。
4)运用景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景名和题咏,含意深、意境高,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笔者在一校园环境设计中因地制宜,巧妙地依一角隅置“面壁亭”,不禁令人想起周恩来总理“面坚十年图破壁”的雄心壮志与革命气魄,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5)运用雕塑、碑刻、壁面等手段,与历史、人物、传说、动植物形象等相联系,使人产生联想。总之,园林景观意境的创造要通过对各种园林构景要素的艺术加工来激发游赏者美的感情、意愿和理想,与园林设计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达到“境生象外”、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上一篇:关于喷泉中自动控制系统——水下电缆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2016/11/21
- 下一篇:炎炎夏日——生态水景住宅走红 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