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廖逊评论:雅各布斯与人行道

2018-5-26 10:35:13      点击: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在于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训。然而远非所有的人,都有这个自觉性。近年来我国进入轿车时代,人们热议"人行道"问题,却不大注意前人的经验教训,以至于我国公众,根本就没听说过简.雅各布斯这个人。


  轿车是德国发明的,但最先把它成为大众消费品的,却是美国。欧洲和美国对待私家轿车的态度尖锐对立,导致欧美两种不同模式的城市建设理念。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欧洲模式"以人为本",在人车矛盾中,首先服从人居需要,传统街道和大量文化古迹,因此得到了完好保存;美国模式是"以车为本",在人车矛盾中,首先服务车行需要,毫不留情地大拆大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人自认为国家年轻,没有多少文化古迹值得留恋。大拆大建使美国最先普及轿车,形成了"汽车社会"。甚至在经济大萧条时,失业工人流浪全国寻找就业机会,往往是开着一辆大卡车,装上一家老小和全部家当。斯坦倍克的文学名著《愤怒的葡萄》,从头到尾都是这样一个失业工人家庭的遭遇,故事沿着贯穿美国大陆的66号公路展开。一家人有车无房,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挣到哪里,花到哪里……。


  "以车为本"的理念一直持续到1961年,一个划时代的人,一本划时代的书,彻底扭转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简.雅各布斯,这本书就是她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简.雅各布斯(1911-2006)是出生在美国的加拿大人,家人多以教书为业,不仅男女平等,而且自由选择人生道路。她早年拒绝上大学宁可当速记员,便已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个性。后来又当了多年记者,才在22岁上大学进修,28岁嫁给一个建筑设计师,自学了建筑及规划知识。1958年在《财富》杂志发表《市中心为人民而存在》,一举成名,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然后用一年多时间,写作并出版《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