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绿色转型发展
2018-4-12 10:30:13 点击: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这个进程还要持续若干年,但也有可能由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而发生偏差、迟滞甚至停滞。中国已经有众多城市面临日益增多、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如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环境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城市绿地严重不足等。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走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空间优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此,应努力从绿色发展观念法制化、绿色发展道路差异化、绿色城市管理社会参与化、关键支撑科技供给保障化、重点影响领域加强化等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中伴随着工业化发展,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一个历史过程。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它实现了三个结构转变:第一,经济上产业结构的转变,低效益的第一产业逐步被较高效益的二、三产业取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二,空间上聚落结构的转变,零散、稀疏的农村村落结构被集聚、紧凑的现代城市结构取代,用地水平极大提高;第三,社会上人口结构的转变,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逐步取代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文明。然而,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城镇化的过程并非都是一个文明、优美、良好的过程,不当的城镇化也会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上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在资源环境上的问题尤其突出,是城镇化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
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是建立在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基础之上,由此导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硬性约束。
资源粗放利用的传统城镇化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自然资源,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染了生态环境,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随着污染物的增加及其转移,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侵害,城乡整体的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恶化,不容乐观。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中伴随着工业化发展,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一个历史过程。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它实现了三个结构转变:第一,经济上产业结构的转变,低效益的第一产业逐步被较高效益的二、三产业取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二,空间上聚落结构的转变,零散、稀疏的农村村落结构被集聚、紧凑的现代城市结构取代,用地水平极大提高;第三,社会上人口结构的转变,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逐步取代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文明。然而,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城镇化的过程并非都是一个文明、优美、良好的过程,不当的城镇化也会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上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在资源环境上的问题尤其突出,是城镇化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
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是建立在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基础之上,由此导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硬性约束。
资源粗放利用的传统城镇化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自然资源,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染了生态环境,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随着污染物的增加及其转移,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侵害,城乡整体的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恶化,不容乐观。
- 上一篇:以“智慧城市”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2018/4/12
- 下一篇:用尽洪荒之力夺回被现代化抢走的乡村 20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