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走进石鼓书院:毁于战火的千年学府如何绵延至今

2018-12-7 21:22:08      点击:
中新网客户端衡阳11月27日电 (记者宋宇晟) “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在湖南衡阳人看来,书院在当地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千年以来,这里的书院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11月26日,记者随“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衡阳石鼓书院。 

民国时期的石鼓书院旧照。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翻摄自石鼓书院


  书院勃兴

  自唐代起,衡州地区便开始建立书院。据当地统计,唐代时已有4所书院,宋代达15所,元代5所,明代22所,到清代已有69所之多。


  书院的勃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衡州地区成为湖湘文化兴盛之地。


  中国历史上的书院大多民间色彩浓重,而衡阳的石鼓书院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


  书院始于唐人李宽的一己读书之处;至宋代官府介入,而成为衡州州学;元代则将其视同官学,纳入学官体制;至明清两代,石鼓书院虽与州、府学分置,但官方色彩依旧浓厚。 


石鼓书院被毁后照片。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翻摄自石鼓书院


  从清末改制到毁于炮火


  这样的情况持续至清末。


  1901年,清政府颁行“新政”。次年,石鼓书院改为“衡阳县高等小学堂”。


  其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的四书五经扩展到政治、历史、地理、修身、博物和数学等课程。


  1918年,学堂再改为“县立模范初级小学校”;1932年学校迁址,又与当时的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合并,成为“衡阳县立第一小学校”。


  到1942年,衡阳正式设市,石鼓书院旧址成为衡阳市立师范学校校舍。


  1944年夏,侵华日军以10余万兵力对衡阳城攻陷衡阳。


  千年学府石鼓书院也毁于炮火之中。